中华白海豚
 
|
印度太平洋驼背豚(Sousa chinensis),或俗称中华白海豚,遍布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由中国南部和澳洲北部起,西至南非。在珠江口东部及香港水域则约共有1,300至1,500条。在香港水域中,以西大屿山一带出没的海豚密度为最高。
中华白海豚在香港受《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170章)保护,其出口、入口及管有事宜则受《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条例》(第187章)规管。如想进一步认识中华白海豚,可浏览渔农自然护理署相关网页。 |
保护中华白海豚的主要缓解措施
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走线都经已避开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施工期间,亦实施一系列的缓解措施,以尽量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潜在影响,主要的措施包括: |
非疏浚挖方法填海:以非疏浚施工方法建造海堤及填海,减少疏浚量和对海洋的滋扰。
禁止使用水底撞击式打桩。
-
于5月和6月的中华白海豚主要繁殖季节时停止进行钻孔桩钻入岩层工序。
-
海上设备消音 – 在工程船的高噪音设备加设消音设施,以尽量减少水下噪音干扰。
-
海事船只遵循预定的规则路线:工程船舶按照预定的规则路线,避开海豚热点。 -
船只速度限制管制:施工船只在工地内,沙洲、龙鼓滩海岸公园和拟设海岸公园范围内航行时速度限制在10海里内。
-
船长训练:工程船只的船长已接受训练认识当地的中华白海豚。 -
白海豚管制区:在安装隔泥幕及钻孔桩外殼的施工点周围250米范围内设定为海豚管制区。若在管制区内发现有中华白海豚则停止相关的工作。
海豚观察计划:定期检查隔泥幕及其围封区域范围。如在围封区域范围内发现有中华白海豚则停止相关的工作。
定期监测香港西北水域的中华白海豚。
采用最佳施工方法 : 包括使用隔泥幕及Y-型漏斗等设施,以减少工程造成的沉积物流散,避免影响水质。
|